查看原文
其他

重磅|德庆乡民拥有“无人超市”,中国文明网点赞!

文明肇庆 2019-07-03

厉害了!

厉害了!

厉害了!

中国文明网这次点赞了肇庆的一家超市

到底什么情况?

下面跟着小编带你去一探究竟吧~


此篇文章已于12月10日登上中国文明网地方联播。


12月11日中国文明网首页“先进典型”栏目刊发《肇庆德庆:“无人超市”绽放诚信花》一文。


 

在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金林村,世代相传着这样一幅奇特景观:在村中一条巷道上,只见买菜人不见卖菜人,来买菜的群众,都会自觉将钱放进旁边竹筒内,然后挑选一把菜或一份肉离去。这条象征着当地淳朴民风的巷道,被人们誉为“无人超市”,在它形成的200多年间,从未发生过买菜不给钱的事。“墟市不闻吆喝声,鸡鸭鱼肉任客取”是它的真实写照。


买者自觉投钱入竹筒 

“无人菜摊”演绎诚信故事



官圩镇金林村群山环抱,是一个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。目前,约有400来户人家,1700多人在村里居住。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乡,相传当年孔子第58世孙南下,看中金林村的秀丽山水并住下,一直繁衍至今,现在村里仍有400多人姓孔。明清期间,金林村曾培育出了十多名进士。



令人瞩目的“无人超市”就设在约50米长的村巷道路旁上,那里摆放着一篮篮新鲜青绿的蔬菜瓜果,每个篮旁都挂有“每把一元”“每袋一元”等字样的塑料罐。




记者看到,不时有村民来这里买菜。一名从小车上下来的30来岁的妇女在标价为“每捆一元”的菜篮里挑了几下,拿起一捆青菜,随手将一块钱放进绑在菜篮子手把上的塑料罐里,把菜放回车上后又回来买了一袋马铃薯。随后,一名开着摩托车过来的50多岁的男子按标价将一块钱放进塑料罐,拿了一把菜骑车离去。


60岁出头的何姨说,她自从上世纪70年初从新圩镇中垌村嫁到金林村后,就一直在这个“无人超市”卖菜。她说,村里人一般在大清早就会出来买好一整天的菜,然后再下地里干活,所以这条街道早上最热闹。那些想卖菜的村民会早早地将摘好的菜带到这条街道挂好,写好标价,然后离去。而来买菜的村民,选好自己要的菜后,都会自觉地按标价将钱放进竹筒内才离去。


“君子风度”流传了200年 

“诚信基因”世代传承


  据当地村民介绍,金林村这种买卖柴火、鸡、鱼、肉、蛋和青菜为主的“无人超市”,形成于清朝中期乾隆年间,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。金林村在清朝早期,就已在村中央的十字路口自发形成了街市,每天有村民挑来青菜、木柴和鸡蛋等在此摆卖。



因山里人劳力紧张,繁忙时顾不上守档,就将摆卖的青菜、木柴等托邻居或熟人代为照顾;卖猪肉的人手不够,亦将一部分猪肉先切好,标上价钱后放置在肉案的一端,让顾客自取自付款,档主则在肉案的另一端负责为有特殊需要的顾客切肉。久而久之,卖菜村民干脆不守摊了,将标有价钱的竹筒放在货物的一边,来买东西的人则会自觉将钱放进竹筒内。从而出现了上述相互信任的商品交易情景,形成了所谓的“无人超市”。



“无人超市”形成后,附近其它村的村民纷纷来该村买菜,并被这种君子风度所感染,也以互相信任为荣,纷纷效仿。就这样,以卖菜、柴火、猪肉和鸡蛋等为主的“无人超市”世世代代传了下来,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。



金林村“无人超市”的世代传承,还与当地人的文化教育密切相关。金林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之乡,“岭南第一才子”宋湘17岁就在该村执教;辛亥革命前,这里曾出过进士、贡生、文秀才近50人。抗战时期肇庆中学曾迁来这里办学。解放后,金林村的学风更盛,全村300户人家共出了100多名大、中专生,还培育出一名走出国门到加拿大一间学校任教的博士后谢锐强。村民将“不义之财不取,不义之事不为”当作人生一大美德。“这么多年来还从未听说过在‘无人超市’买菜不给钱的事情发生过。”何姨自豪地说。




肇庆文明网 杜杏玲 通讯员 岑瑞青 陈群英

图片来源:德庆西江湖


编辑:余泳

审核:夏惠琼、邝小云、潘月媚


快讯!肇庆荣获《魅力中国城》“优秀魅力城市”!

创文手牵手,我们都是文明一家人!

肇庆市召开创文动员大会 研究部署创文迎检工作

【创文】肇庆市民,这“十要十不要”,我们一起来遵守!

这个志愿者交流会,你来了吗?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